第 37 章(2/2)
单是一年的束脩就要十两银子。
去了县学就不能住家里,在外吃住,每月额外至少还需要好几百文。
还不包括其他买书的,买笔墨纸砚的等等。
康父深深叹口气“再过一年再说吧。让他跟着周夫子再练练基础,没事儿多找爹问问。”
康母有点不乐意,杵着锄头不动“再过一年?明北虚岁十四了,都可以娶媳妇儿了!你见谁娶了媳妇儿还上学堂的?爹十天半月不见得回来一次,明北跟哪儿问?明北这么大了,你爹过问过几次?”
“再等等!”康父忽视康母的埋怨,接过康母手里的锄头,赶康母道旁边歇着“周夫子每年八月向县学推荐学子,今年不是还早吗?二月初一开学那天我和明北同去,问问周夫子的意见。如果周夫子也觉得行,最迟下半年我就同意他去,行吧?”
康母:“肯定行!明卫五六岁都行,明北十岁了,又读了这么多年书,怎么不行?”
“我也希望他行!不读书是不行,出去只能干苦力!”康父唾口唾沫,挥锄在秧苗床的旁边重起一片土,“过年这一月我就没看到他摸过书包!昨天我抽出他写的字看看,跟小五写的差不多!过年我不说他,等开学了,看看周夫子怎么说吧!如果有一点不好,哼!”
康母站一旁有点心虚地拿起南瓜辣椒种子撒下去,去年一年明北回家后可没看过几次书拿过几次笔。自己不懂书上的内容,每次问明北,他都说没有什么疑问,此时不禁稍稍生出些疑虑,又安慰自己“明北心里有数的,懂得心疼娘,知道心疼妹妹,肯定也明白书上的东西。”算是同意了康父说的,下半年再送县学。
虽说暂时不做麦芽糖了,但是还剩下几簸箕的麦芽不能浪费。
康母康父外出干活儿期间,康明宁和二哥四姐在家紧赶慢赶地熬糖,争取在晚饭前熬出来,爹娘回来能及时吃上晚饭。
一个院子住着,三房做什么瞒不过大房二房。
大伯家一人比一人忙,爷爷大二刚过了十五就去了县学,其他人早出晚归的大部分时间在田里地里,顾不上康明宁家做了什么。
唯独二伯娘,偷偷摸摸的探头探脑左瞧右瞧。这不,瞧着康父康木不在家,又悠着往这边走。
康明宁眼光瞧着,未等二伯娘走到门口,刷的关了厨房门和耳房门,拉上锁。
“死姑娘!没家教!”二伯娘推推门,实在推不开,愤恨踢了两脚“不就是做糖!给老娘老娘都不稀罕!”
“不稀罕你别过来啊!”康明宁站门后不客气的怼她“踢我家门干什么?我家门哪里惹到你了?”
“我就踢!”二伯娘提脚又哐哐哐几脚,不妨踢到脚趾,龇牙咧嘴地抱住腿。
上次谣言时间之后,她就知道这不是个东西,不仅害的自己被婆婆骂被丈夫骂,自个儿亲娘也赶着过来骂自己;就连丈夫都少回来!又是半个月未着家了!
二伯娘越想越气,越看小五越恨“都是你的错!心肠歹毒的玩意儿!那么小就知道损人姻缘!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你姐姐天天过来吃东西!我哪次没给?白眼儿狼!”
二伯娘家的确常备些好吃的零食,都是二伯带回来的。康明宁转身看看四姐烧火的背影,四姐低着头只顾往灶里递柴火,沉默着不说话。
二伯娘还在外面指着门骂:“你俩都和你娘一样,丫头生的,一家子小家子气!占尽便宜没够!”
四姐忽的站起来扔了火钳,跑进房间拿了个荷包从窗户里扔出去“还你!二伯娘!荷包里有三十几个铜板,都给你!以前我吃你的我娘只会多给你!”
四姐说着说着哭起来“就算没给你的这些钱也够了!全给你!你走!以后不要到我家来!”
窗外的二伯娘捡起荷包,打开看了看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烧火吧,四姐。一会儿火熄了!”康明宁轻轻走到灶后,用锅铲挠几下锅底“四姐,这还是你第一次冲二伯娘发火呢!”
四姐大哭几下,抹干眼泪,往灶里递柴火“我再也不去她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