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穿越清穿文 34(2/2)
当然他也只是偶尔想想,却不代表他会去做什么,在上一世的时候胤祺将将这空间里的东西换成了需要大量时间的珍贵品种,这也就让他能够更加的自由,不用可惜将空间荒废,又不用担心里面东西太多用不完。
就在胤祺又一次陷在了书籍里时,关于水泥一事也在外面传开了,这东西只要有点眼力的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性,也因此想要得到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好在不论是那个阿哥都不是省油的灯,康熙也很是放心的将事情交给了三人。而太子和大阿哥也难得安静,他们大概从康熙让三阿哥参加一事里回过味来,知道上次陷害三阿哥的事皇帝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说什么,但是要是他们在做什么,想必遭殃的就是自己了。因此两位难得安静的很。
再者因为四阿哥和八阿哥的倾向,所以两人认为这事还是他们在掌控,因此到也没有太大的反应。很快三位阿哥和苏家大少爷就将事情处理好了,建立了不少的水泥部,这也是皇帝的意思,将这和朝廷分开来,这东西用途很多,就是皇帝也不能看轻了,这单独成立一个水泥部,独立在朝廷以外,才能将这事解决的更好。
至于为什么前两年的粮食不这么做,并不是皇帝不想,而是不能,毕竟高产粮食一事牵扯太广,就是现在都还有这争议,真要将这事同朝廷现有的部门分割开来,那些大臣没有一个能答应。而有了粮食的事再前,这事也就好解决了,这才能将水泥同朝廷分割开来。
等到几人将事情处理好后,一两个月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因为水泥也开始生产了,总不能放着不用,所以胤祺又一次被叫去了乾清宫。这次乾清宫里就不止是皇帝和他们这些阿哥了,还有着好些大臣,这些都是为了水泥而来的,见识过了水泥的真假,大家对于水泥的事兴趣都是空前的高涨。这世上就没有真正的圣人,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而只要不危害到其他人,胤祺并不觉得有私心有什么不对。
康熙也是如胤祺一般想法,他不要求臣子都是圣人,毕竟这事没人能做到,他身为皇帝要做的就是平衡,也要做到把控,不让这些人的私心伤害了这天下百姓,也不能让自己的私心伤了这天下百姓,那他就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了。因此,见这些臣子对水泥一事的热情,且还做了不少的事,他也没有在意,只要不危害到皇位,不伤害到那些百姓他都不是很在意。至于在意那些百姓也是为了皇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皇位要坐稳,那在意百姓是必须的。
等到人来齐了,这事也就该解决了,这水泥的后续到底该交给谁,这事必须要决定。
再者水泥生产出来了,因为黄河泛滥的原因,第一个肯定是用来修河提的,但是谁去主持,怎么修,这也是到讨论的,一时间乾清宫变成了菜市场,在没有了庄严肃穆的感觉。至于胤祺,他依旧是在摸鱼。
他不觉这事同他有什么关系,其实以他的推断来看,这事会被交给太子或者大阿哥一系的人,毕竟现在这个清朝在皇阿玛再位的时候有了高产作物的出现,又有了水泥的出现,以后说不得还有更多好东西出现,所以皇阿玛这个千古一帝的称号是妥妥的,想来皇阿玛自己也是知道的,而既然身为千古一帝,那任何污点那都没有才是最好的,因此就他这一两年对于皇阿玛的观察来看,只要太子稳的住不逼宫造反,那他的皇位就是妥妥的了。
因此这事很有可能会被交给太子,但是想到太子和大阿哥的针锋相对,胤祺觉得皇阿玛说不得也想让大阿哥得些政绩,这样以后太子继位也就不能找大阿哥的麻烦,这样一来也是保全大阿哥,只是不知道皇阿玛他是怎么想的了。
当然不论他是怎么想的,反正胤祺知道他都比前几年平和了太多了,以前因为太子越来越优秀,皇阿玛虽然对太子疼爱依旧,却也免不了一些猜疑,但是现在却显得更加的平和,大概是因为这政绩实在是太高,他对于一些小事都不怎么在意了,毕竟这他可是有了活万民之功,这是任何先贤都没能做到的事,也就给了他无穷的底气。
当然胤祺他也只是猜测这玩儿而已,这些事同他没有什么想干,他也不在意,只是现在这种场所大家都在各抒己见,他有没有书看又不想听他们所说,也就只好想些不想干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