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位之争(2/2)
太子吉服有很多种,但上朝无论对泰兴帝还是神龙来说仍旧是“在家办公”的一件普通事情,所以他并不需要穿成像是要去祭天或者祭祖的样子,一件普通的通肩妆花袄足以。
泰兴帝高坐龙椅之上,神龙作为储君也有位置,坐在百官前方。在他身后的队列里,全是些七老八十、手抖脚颤的宗亲。
神龙态度温和的与宗亲们见礼后,一屁股坐进位置里,多余的话半句不说,让攒了很多恭维词的宗亲们憋青了脸。
太子的位置是靠着长兄意外身亡捡来的,太子的才智是去太庙祭奠先人时候意外恢复的,听说病愈之后,病中几年的记忆还模糊不清。
结果现在宗亲们向他示好,表示会站在储君身边成为储君的护盾,太子却完全不搭理他们?
太子这是什么毛病啊!
宗亲们心里直犯嘀咕,可清流出身的文官们却在不断点头。
——得到高位之后,太子没变得轻狂傲慢,虽然才学差着不少,但也不是太让人失望。
秋天是丰收的时节,今年难得风调雨顺,泰兴帝听了满耳朵臣子歌功颂德的美言,通体舒畅。
确定政务没有需要费心的,泰兴帝爽快的说:“朕已册立太子,还需三公与太子詹事府官员。诸君心中可有人选?”
卫琰秉公直言,“典驸马亲自指点太子多时,臣以为无论才学德行,典驸马都配得上太子保官。”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个都是虚职,哪怕典籍名列三公也不算违背朝廷规则。
“周记乞骸骨后仍在京中,臣以为老中书令配得上三公之位。”儿子在太子身边,顾念的亲爹户部侍郎顾剑施施然出列,推举了绝对不会出错的人选。
周记乞骸骨之后每天养花种草、参加文会,日子过得逍遥塞神仙,顾剑羡慕非常,很想让他重新回来体会为了家里熊孩子奔波的痛。
宗正听着,发现卫琰和顾剑推拒的都是国家老臣,马上说:“陛下可还记得刘骞大将军?”
“刘骞还活着?!”泰兴帝脱口而出,他赶忙住口,掩饰的咳嗽几声,改口说,“刘大将军身子骨可还硬朗?朕许多年没听到过刘大将军的音讯了。”
刘骞虽然也姓刘,可“刘”是个大姓,刘骞和皇族非要强行扯关系只能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他和樊家先祖情况不同,樊家是自己活不下去卖身到了太/祖府上,被太/祖发觉天赋重用;刘骞则是在前朝末年落草为寇,凭着抢来的十几匹驿站的战马和几根长满了铁锈的长枪打下三个足有万户人家的大县,以此为城据守,先后拒绝了三个枭雄才拜到太/祖麾下,成了一员所向披靡的大将军。
刘骞即便当初目不识丁,在发达了之后也规规矩矩、客客气气的拜了先生读书识字,把文化课补了起来。等到天下抵定,他立刻上交权柄,安心做个朝堂上只说“陛下所言甚是”的武官,忙着回家生孩子、带孩子。
刘骞投到太/祖麾下的时候也才勉强和太祖儿子们同龄,可他实在表现得太没有存在感了,明明战功赫赫,偏偏成天窝在家里,上朝也从来不发表个人简介。等到泰兴帝登基后没几年,刘骞以伤病请辞归家修养,泰兴帝想都不想就直接同意了。
这么多年过去,若非宗正提起,泰兴帝连刘骞名字都快忘干净了。
刘骞如今也是名老者了,身上除了个空荡荡的爵位什么都没有,还真的很适合做太子三保。
人选都很合适,泰兴帝没多犹豫,照着提议定下人选,王鸿一看泰兴帝今天有意给官员升职,同张曦对了个眼神后马上出列,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说:“陛下,中书令之位空悬,朝中各项事务运转多有不便,还请陛下早日定下人选。”
泰兴帝没反应过来王鸿深意,脸上仍旧挂着笑,无知无觉的说:“朕当然还是属意张曦,他办事合朕的心意,不过张曦不是没有去地方上历练的经验么?卫琰啊,朕记得你在吏部呆了两三年了,也该动了动位置了。你对朝中大大小小官员都十分熟悉,不如你来做中书令吧。”
“臣……”卫琰心中喜悦,可还能把持着脸上的表情。
但没等卫琰开口,最先说话的王鸿已经嚷嚷起来,“陛下,当初反对张曦升任的是卫尚书,现在让卫尚书做中书令,恐怕会让人觉得只要告倒了有资格的官员,自己就能爬到高位。臣以为,此事不妥当。”
泰兴帝顿时犹豫了,“说的也是。”
卫琰回头与张曦、王鸿两人对视一眼,朝堂上顿时充满了浓郁的火药味。
※※※※※※※※※※※※※※※※※※※※
伸舌头】小天使们,我明天收藏夹,请大家尽量订阅帮我保个位置,别掉到最后一个太难看了orz
开V之后连续三天,每天都三更。
累坏宝宝了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