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海水入侵 44(2/2)
研究室面积不大,只有35平,方便她平时在周末的时候验证文献上面一些大牛们的实验结果。
实验室到位后,分红一下子就没了一半,后续还要买一次性的耗材。
要不以后实验室的负责人怎么叫老板,因为要提供实验室研究经费和学生劳务费。
现在的导师们还好,作风大多都比较务实清廉,包容心也很强。
十几年后,就真的只是“老板”了。
实验室是个吞金兽,所以能量棒那块不能放弃。
还要继续推陈出新,去西方市场割韭菜,不,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
北风寒,燕南度。
林茜很纠结,下雪吧,对旱地里的冬小麦好。
不下雪吧,对水田里的水稻好。
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
12月初,雪还是纷纷扬扬的落下,水田的小棚已经盖上了二层膜。
下雪后温度更低,林茜学着苦主群的方法,晚上开始在大棚内加碳盆。
现在白天的太阳还是比较给力,太阳光被棚膜反射和吸收后,棚内会积聚大量的热能,使得地面受热土壤升温。
而在棚内燃放烧炭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保温和增加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
适量的二氧化碳会提高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到水稻扬花期,林茜在每日例行检查的时候,发现了一株特别的水稻。
她从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拿出一个放大镜,观察了一会,心头怦怦直跳。
放下放大镜后,拿出小镊子和剪刀,剪开几个小穗子查看,一个念头突然出现在脑海里: 好像这是天然的雌性不育株啊!
林茜采集了几个小穗子,飞奔去实验室,放在显微镜下看,这样更能判定到底是不是雌性不育株。
确定后,心态反而平静下来。
这算是变种吗?她不由得开始思索。
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在平老的三系法出现之后,两系法杂交稻也在十年前突破技术难关。
两系法是利用光温敏不育系水稻为基本材料培育的。
这种光温敏不育系水稻非常神奇,其生育能力是随着光和温度的变化而达到一系两用的目标。
简单来说,这种水稻在夏季高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和另外一种水稻杂交,出来的就是两系杂交水稻的种子。
但是在秋季低温下,又变成了正常的水稻,自花授粉。
在理论上,雌性不育的水稻因不会产生自交种子,所以是最理想的恢复系水稻。
然而雌性不育的水稻在自然界极之罕见,亦难以自行繁殖,迄今为止无人发现。
第二天,林茜去畜牧业的农场,找到负责喂饲料的管理员,询问了牛日常吃的饲料品种。
她目前有两个推测,一个是种子发生了基因突变,另外一个是棚内的温度变化导致雌性不育株的出现。
这些都要做实验去一一验证,林茜觉得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如果结果稳定,这将是一条崭新的道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