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文娱:开局忽悠天仙做老婆 > 第124章 《午夜凶铃》的意义

第124章 《午夜凶铃》的意义(1/2)

目录

不仅如此,这部名叫《午夜凶铃》的经典岛国电影还有着其他的背景意义。

为什么贞子会出现?

贞子因为遗传了母亲的超能力被视作怪物,过着异于常人的生活,她的父亲也十分厌恶她,还常常虐待她们母女二人。由于无法忍受贞子的存在,父亲决定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在被父亲注射病毒并打入井中之后,贞子怀着怨恨在井中经过三十年才彻底死去。

故事中,贞子父亲的失控造成了这个家庭的悲剧,也引发了后续一连串的悲剧,当贞子将怨恨转移到其他人身上的时候,也将这样一种来自家庭内部的暴力嫁接到社会上。这是一种社会失控状态下个体崩溃带来的报复性悲剧,这种反噬也是社会巨变下的畸形产物——人类社会对异类的排斥,父权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以及无法决定的出身原罪,这些悲剧交织纠缠附着在贞子身上,让她坠入命运的深渊。

不过,这也是不少观众对女鬼贞子产生共情的原因,因为我们是如此同情那些被社会“抛弃”的异类,如此恐惧着社会身份的跌落,恰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午夜凶铃》传递的恐惧来源于饱受经济打击的集体心理创伤,观众对于贞子的移情也是一种对自身社会身份的焦虑。更为高明的是,导演巧妙地运用了现代的科技媒介作为电影的重要元素,将那种被社会裹胁和无处可逃的窒息感最大限度地传递给了观众。

在《午夜凶铃》中,传播贞子“怨恨”的媒介是录像带,这个录像带在人们之间不断传播,而看过这个录像带的人就会接连死去。除此之外,她还会通过电话铃声通知受害者,最终从电视中爬出来杀害他人。与日本经典的“怨灵”形象一样,贞子也是因为含冤而死才选择在阳间作恶,但同样是怀着怨恨去杀害普通人,她在复仇的方式上明显与传统鬼怪有所区别,她是在借用现代科技的产物来复仇,导演将她打造成随时会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都市幽灵”,完美地进行了一次怨灵形象的重构。在电影的高潮中,贞子从电视机内爬出来杀死了女主的前夫,这一经典镜头也成为了这部电影被反复讨论的片段。在这个镜头中,导演在告诉观众,贞子强大的“怨念”已经足以破坏一切人类信赖的现代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观众内心的心理防御机制,以上种种,都使得贞子这个怨灵的形象更具有现代性的恐怖感。

念及至此,楚风也是不由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午夜凶铃》能够使人如此久久难以忘怀呢?

或许只有后世当中一些权威媒体给出答案才能完美解释这一个问题。

随意复制的录像带,人们日常使用的电话,还有作为娱乐的电视机,当这些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成为了鬼魂介入我们生活的媒介时,观众感受到的恐惧已经不仅仅来源于鬼魂本身,更多的是对于现代科技入侵个人领域的担忧。因为相较于贞子的怨念、这些可以随意复制和拷贝的影像信息显得更为庞大、也更具有组织性和毁灭性,而它们也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的东西。

原著小说中,贞子的身上携带着天花病毒,她死了以后,病毒被存在了录影带里,看录影带的人都会感染上病毒,然后死去,不过电影将这一情节做了小小的改编。虽然电影将原著中的“病毒”改成了贞子的“怨念”,但它依旧指代着某种极具传染性的可怕事物。

贞子为什么能将生前的记忆刻录在录像带之中,又为什么能够直接从电视机中爬出来,这些彻底模糊影像与现实区别的情节,无一不暗示着媒介对于人类感官认知的重塑,因为媒介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培养成无法辨别真伪的接受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